金年会金字招牌:暖水瓶里装满的岁月

2025-01-24

  □王淑芹

  周末大扫除,发现一暖水瓶静静地立在墙角的故纸堆里,俯身拾起,掸去附在它身上的灰尘,显露出鲜亮的红色,这是个八九成新的瓶,“为人民服务”没多久便被弃在这边角之地。至于弃了多长时间,连亲近于他的主人也记不清有几世几劫,仿佛是在昨天。从瓶的品相看它还是能用的,保温性能是好的,可现在它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,因为淡淡地远去令人生出些楚楚地留恋来。一时间,与暖瓶勾连的记忆一星一点地泛上心头华体会

  暖水瓶又称暖壶,曾几何时,它是生活中的必备品,常常相伴左右。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老百姓心中都有很高的地位:“这是好物件,滚开的水倒进去第二天倒出来水还是烫的华体会HTH网站登录。”那时虽算不上奢侈品,但并不是家家都能有,记忆中最古的暖瓶是细竹篾编的外皮,后来是铁皮的,再后来才是塑料皮和其它各式各样新材料的,暖瓶的内胆变化相对少,当地用的大多是济南产的大明湖牌,也不知这个厂子现在还过得好不好。八十年代它是物理课上关于热传递中最经典的例子,它银色光滑的内壁和双层中空的胆形、木制的塞子都是必学的知识。九十年代它是工作的一部分,每天早上都要提一大堆暖水瓶去锅炉房排队提水,那时早八点上班,提水的活要赶在7点半以前做完,当时的青年都抢着提水,最多一次能提六壶。提水不是工作,但大家都把提水当作工作的积极表现来看。见微知著,以小见大,在识人、知人、用人方面是有光荣传统的。提暖瓶打水比的是持之以恒、孜孜不倦和任劳任怨,古语曰: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情”是也。因为提水的人多,开水时间又集中,提水点成了早晨交流的好地方,拉拉闲呱,家长里短的,开句玩笑,讨些口彩口惠是常有的事,更有腼腆的小伙与羞涩的少女在暖瓶旁四目偶对、电波闪掠、心花荡漾、成就牵手相爱的传奇。正所谓,人生处处是舞台,提水处也不例外。

  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如今的暖水瓶已被饮水机、电磁壶逐步取代,因为它的老旧、粗陋,或是不善包装、经营,渐渐淡出了追求创新和时尚的生活,而成为非主流。然而我却因为与暖水瓶曾经的亲密而萦萦在怀、惺惺相惜。那艳红色的暖水瓶犹如迟暮的美人,她的内心原本清凉,但却经历过无数次的滚烫,不知它的内心感受的是时过境迁,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。

暖水瓶里装满的岁月

  看着暖水瓶的时候,我便想起了故乡,暖水瓶里的开水仿佛是我滚烫的乡情,想起了那些被暖水瓶装满的岁月。

相关文章